Re: 一片清心在玉瓶

Posted by Elinor on 2006/11/5 21:57:40
Geoette,

You are welcome. Here is the information, and hope this will help.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賞析

  據《元和郡縣誌>)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王昌齡大約於開元末年受任江寧丞,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江寧屬今南京市,東鄰鎮江。王昌齡由江寧至鎮江西北隅的芙蓉樓,餞別友人辛漸,寫了兩首贈行詩,這是第一首。

  此外,王昌齡還寫過一首《別辛漸》,其中有“別館蕭條風雨寒”句,“別館”即客館。庾信《哀江南賦序》雲“三年囚於別館”。可見辛、王此別是在被貶滴或流落途中。芙蓉樓之別則是在一個陰雨的秋夜。“寒雨連江夜入吳”的“吳”,就是前文所說的江寧一帶,此地是三國孫吳故地。“平明”接上句,意謂次日清晨。“楚山”有的理解為友人經鎮江取道安徽入洛陽,安徽古屬楚國,故稱楚山。其實這裡當是泛指南方的山。“楚”字只是與上句的“吳”字相照應。因為安徽不僅屬楚國,也曾經屬孫吳,而孫吳佔有今長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蘇等地。所以“楚山”與通常所說的“楚天”一樣,也是指遼闊的南方。第二句還值得一提的是 “孤”字的用法,它在修辭上被賦予的擬人化性質,能夠更好地體現作者的感情色彩,突出特定的氛圍,收到物我渾一之效。

  《新唐書》王昌齡本傳稱“其詩緒密而思清”。他的絕句大都有這一特點,此首也不例外,特別是“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二句,細緻精密,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正如俞陛雲在《詩境淺說續編》中所雲: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願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衝詩:“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遊”,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故作第二首雲:“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敘出芙蓉樓餞別之意。

  “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所謂“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見於《宋書》卷九十二:“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彌茂”。這是劉宋時代“清平無私”、“為上民所愛”的良吏陸徽的話,王呂齡取用“冰心”二字,當表示自己與“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的陸徽志同。“玉壺’’二字見於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是高潔的象徵。此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的“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姚崇《冰壺誡序》的“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牽於宦情”之意。王昌齡的這一名句不僅包蘊了“冰心”、 “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與此詩有關的還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旗亭畫壁,見於唐代薛用弱《集異記·王之渙》條,其文曰:“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遊處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隈映,擁爐火以觀焉。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冷新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俄而一伶拊節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從明代起就有人提出懷疑,這裡只引以說明王昌齡的這首絕句與高適、王之渙的優秀作品一樣,流傳人口,備受喜愛。

  【原載】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作者】陳祖美


  來源:中國文學網;編輯:羽中


http://big5.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67488/Ulixh/A175193.html

This Post was from: http://okenglish.tw/newbb/viewtopic.php?forum=20&topic_id=1279&post_id=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