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聲調

Posted by Tim Luo on 2006/3/7 17:20:02
漢語是聲調的語言 (tone language, contour language) ,英語則是重音的語言 (stress language)。這並不是說漢語沒有輕重音而英語沒有聲調。聲調通常指的是語音的高低變化,而輕重音指的則是語音的強弱。所謂聲調語言強調的是語音高低變化的不同代表著意義的不同,相同地,重音語言強調的是語音強弱的不同也代表著意義的不同。前述的不同也就是所謂的辨義作用。

標準漢語的國語或普通話中的 媽、麻、馬、罵四個字是最常用來讓老外了解聲調的不同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上面是國語的四聲,通常用一聲、二聲、三聲、四聲來表示,也有用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來表示。但說來說去也沒說出它們到底差在那裡,對於沒有概念的人,著實有如隔靴搔癢,摸不著邊。其實我們可以透過語音學的方法讓大家進一步了解它們的本質,也利於用它來加速其他方言語音的掌握。在上個世紀中國有個著名的語言學家叫做趙元任,他從小就對語音有興趣,在後來調查中國各地方言時發現漢語方言在語音上都有個規律存在,歸納的結果,他提出了所謂的五度標調法。他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把每一個方言在說話時所發出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做出標示,並把最高音的部份標為五,把最低音的部份標為ㄧ。這有點類似五線譜上的 do re mi fa sol,do 的音最低,sol 的音最高,把最高音和最低音之間平均非配,將最高音到最低音分成五個均等的音階,這和音樂的分法還是有些出入,因為 mi 和 fa 之間只是半音階而不是全音階。這樣漢語各方言本身的各個聲調都可以用這五度標尺將它標示出來。五度標調法通常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最常見的是兩個數字,第一個數字代表剛發音時的音高,第二個數字代表發音結束時的音高。

現在就將國語用這五度標調法表示讓大家更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可以先試著發出國語的四聲,然後看看能不能描述它們之間的差異。

很多人應該可以感覺到一聲的音是平的,沒有明顯的高低變化。
二聲是由低往上揚的變化。
三聲則比較特殊,聲音有轉折,很像是先往下沈然後又往上揚。
四聲則是明顯的由上往下一直降。

以上的描述相信大多數的人都能體認,但除此之外,應該還有一些沒有描述到的特徵,例如一聲的平是怎樣的平,是聲音高的平還是聲音低的平,二聲是從多低的音開始發聲,然後音又高到多高等等的性質。

目前最普遍的標法如下:

一聲:55
二聲:35
三聲:214
四聲:51

上面的數字表示一聲是平的音,它的音階最高。
二聲是上揚的聲音,它開始時是中高音,結束時是最高音。
三聲是先降後升的音,剛開時不是最低音,隨後降到最低音,然後再往上升,但並沒有升到最高音。
四聲是高降音,從最高得音降到最低的音。

有些人可能會問國語的四聲和讀書時學到的平上去入四聲又有什麼關係呢?平上去入四聲是傳統用來描述中古漢語的聲調,中國人大概在魏晉南北朝時發現漢語有四個不同的聲調存在,於是分別依這四個聲調的特色給了這四個名稱。這四聲隨著歷史的演進,又各自在每一聲調中又分出了兩種不同的聲調,因此又有了四聲八調的這種說法。基本上比較北方的語言,由於人們遇到的社會動盪較多,戰爭多,人口遷徙頻繁等種種因素造成語音變化的速度與程度大於南方,入聲基本已從北方的語言消失,併入其他聲調之中。而南方的語言大多保有入聲,這一點是比較接近古漢語的地方。也就是由於音高的各種變化產生了各種聲調。像目前閩南語有七個聲調,其中有一部份的上聲在數百年前就已經併入去聲了。但在學術上同是閩南語的潮汕話則仍是八個聲調都保留著。在福建有一個叫龍岩的地方,講的也大都是閩南語,它也是八個聲調都有。粵語則有九個聲調,因為它的入聲有三個。有某些漢語方言甚至高達十一個或十二個聲調。至於中古漢語之前有沒有四聲存在,學術界對此仍是存在不少歧異,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

http://www.cantonese.ca 是一個線上廣東話教學網站,上面也有針對廣東話標示的五度標調法的類似標音法以及錄音,各位可以去看看是不是有所助益呢!

Tim

This Post was from: http://okenglish.tw/newbb/viewtopic.php?forum=6&topic_id=116&post_id=305